2022年07月29日 http://www.allenozze.com
【欄目釋義】
視界本是物理名詞,意指一個事件剛好能被觀察到的時空界面。引申到經營管理方面,即指與眾不同的遠見和引人深省的卓識?!皥A方視界”欄目將刊登最專業、最前沿的理論觀點或實操技巧,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企業經營管理、財經、歷史、科學等。除了精選公眾號“圓方你怎么看啊”文章外,也刊登圓方員工及相關人士的優秀稿件。歡迎賜稿。
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1月31日,曾國藩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,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;4月,李鴻章率軍抵上海,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臺,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,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軍回援天京,太平軍集結20萬人兵力。
4月12日,在寫給弟弟的信中,曾國藩這樣感慨道:“水師攻打金柱關時,若有陸兵三千在彼,當易得手。保彭杏南,系為弟處分統一軍起見。弟軍萬八千人,總須另有二人堪為統帶者,每人統五六千,弟自統七八千,然后可分可合。杏南而外,尚有何人可以分統?亦須早早提拔。辦大事者,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。滿意之選不可得,姑節取其次,以待徐徐教育可也?!?/p>
“辦大事者,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”,這句話成為后世無論是政治家,還是企業家都反復談及的一個問題。而選替手,首先要看清楚的就是這個“替手”的能力有多大,這個“管理者”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層級。
管理層級分得很細
記得少年讀書時,有一段時間特別沉溺于去讀很多“領導力”“管理學”方面的書籍,對于一些“科學管理”“組織架構”“績效制度”有著特別的執著和自信,總覺得有一套方法論是可以包打天下、放之四海皆準的。
工作之后,在選人用人,包括對自己工作的反思之后才慢慢發現,在前面十數年的職業生涯中,其實絕大部分時候,連管理者到底有幾個層級這個最最基礎的問題也沒有想清楚,也是這兩年才逐步有了自己心中的標準。
管理者到底有幾個層級?這個分法就很多了:從政務端來看,按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》里公務員領導職務根據憲法、有關法律和機構規格設置,領導職務層次分為:國家級正職、國家級副職、省部級正職、省部級副職、廳局級正職、廳局級副職、縣處級正職、縣處級副職、鄉科級正職、鄉科級副職。
如果再分得細一點,在廳局級之下綜合管理類公務員又可以分成:一級巡視員、二級巡視員、一級調研員、二級調研員、三級調研員、四級調研員、一級主任科員、二級主任科員、三級主任科員、四級主任科員、一級科員、二級科員。
從企業端來看,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阿里巴巴,在前幾年它的職級是這樣設定的:阿里有2條職級體系,一條是P序列,代表技術(Profession);一條是M序列,代表管理(Management)。
M序列為管理崗,共10個級別,需要具備管理團隊的經驗和能力;P序列為專業崗,最高14級,諸如程序員、產品經理等大多員工都在其列。
管理能力分多層級
管理能力真的用得著分這么多么?
從一個二級科員,成長到一個副部級領導,要走過12個層級,而從一個初級工程師,成長到董事長中間也要翻過12座大山。
管理者的能力要分出這么多層級么?并不是。從實踐打交道的角度來看,絕大部分的部級廳級領導,的確能力是比處級科級領導的視野更寬廣。同時,單單看管理能力而言,也很難說某些處級領導尤其是縣區的一把手,會比某些廳級乃至部級領導差很多。
級別的差距,往往只是掌握資源量大小的分別,并不是管理能力的差別。
企業管理五大層級
從能力來分,企業管理者到底有幾個層級?
在我看來,大概只有五個層級:第一層管理者,我愿稱之為“自律者”(合格員工)。管理首先是要管理好自己,而管理自己關鍵則是能否自律,能夠有計劃,有方法地完成工作任務。
不要小看管理自己,能夠管理好自己,讓自己高效工作,讓自己不斷學習,讓自己堅持鍛煉。其實已經就足以超過80%的人了。
這個層級的管理者的主要任務就是按要求完成工作。按要求完成工作這個簡單的要求,其實就有80%以上的人是完不成的。
第二管理者,我愿稱之為“律他者”(主管)。很多人其實并不具備管理的的能力,哪怕只是按部就班的部署工作,有很多人優秀的人自己工作的時候,100分的能力卻能發揮150分的績效,但是當他帶著5個80分工作的時候,原本500分的能力,往往卻只能完成250分的績效。
所以,當一個管理者能夠帶動團隊,按照既定目標,按照固定方法,去把團隊本身的能力發揮出來的時候,他就是一個合格的“主管”了。
第三層管理者,我愿稱之為“創新者”(經理)。這一層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創新。如果說主管的工作就是按照要求,遵循方法完成任務,那么經理的主要任務就是創新。因為他的領導在給他部署任務的時候,往往并不會告訴他應該怎么辦。
這個時候,不管是在產品研發的的創新,還是市場方案的創新,或是在管理模式上的創新,都是這個管理者需要去做的。而當創新者能夠定上級領導所指定的目標,把工作進行分解,創新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,并且把方案固化下來教給“主管”,這個時候他就是一個合格的“經理”了。
第四層管理者,我愿稱之為“分配者”(總經理)。這一層的管理者的主要工作,其實就是分配資源。資源的包括很廣,資金,物資,人力,宣傳都是資源,包括上級領導的時間和信任,也是資源。
對于這個層級,本質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工作,他需要落實上層領導(董事長)的方向命令,同時他需要從下層團隊(經理)中找到那些能創新、有能力把資源轉化為標準和業績的人。對于這個層級來說,爭取資源,分配資源,選人用人是最重要的工作。
第五層管理者,我愿稱之為“信念者”(董事長)。這一層的管理者的主要工作,其實就是提供信念??赡苡械男』锇椴惶斫?,信念這個東西還需要提供?是的,信念不僅需要提供,而且還是很稀缺的東西。
一個組織,只要規模大起來,人數多起來,一定是各有各的想法,各有各的思路,各有各的方向。但是人無頭不走,鳥無頭不飛。如果一個組織各行其是,這個組織一定是沒有競爭力的。所以董事長的最大使命就是想清楚,組織要去哪里,并且把所有人的努力都凝聚在這一個共同的目標上。
職場上,有人總是不知道如何做向上管理。做不好向上管理,不但會做很多無用功,也得不到有效提升。如果你弄清楚自己所處的層級,和你領導所處的層級,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,領導想要干什么的時候,向上管理自然就解決了。
引用本文:
李圓方.管理者到底有多少層級?(圖)[DB/OL].[2023-02-08].http://www.allenozze.com/ArticleInfo.aspx?id=1206266.